韵书
阴平 中間 衣冠 竿 觀看 穿 地名 參考 同暄、煊,又人名馮煖 占卜 濺濺,水疾流貌 負也 流入也 篿 綸巾 縿 扁舟 與浛同。沈也 蹿 頒通作朌 𩽾 𨟠 辿 𫓶 𨭉 𫍽 广 𬸣 𫗴
阳平 艱難 便安也 引也 硏究 沿 可汗 篿 骿 𫠊 𫘪 𤩽 𫍯 𬘫 𬸪 𫄧 𫔍
上声 斂也 舒卷 少也 欿 檿 弿 𬙂 𡎚 𪩘 𬸘 𬊤 𬒗 𩾃 𬘘
去声 災難 殿 傳記 线 樓觀 便 樹幹,幹練 舒卷 間開 冠軍 占據 名詞 躁急也 漸次 封禪 打轉、屢次 所負也 廿 隔也 嬿 𬘬 𬜬 𪾢 奿 𫢸 𬣡 𬇕 𬶠 𬀪 𫮃 𨚕 溿


  • 廣韻》所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師閒切《正韻》師姦切,𠀤與刪音同。 (删韻)
  • 說文》山宣也。宣氣散生萬物,有石而高也。《徐》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。《釋名》山,產也。產萬物者也。《易·說卦》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。《書·禹貢》奠高山大川。《爾雅·釋山》河南華,河西嶽,河東岱,河北恆,江南衡,《周禮》謂之鎮。《鄭註》鎮名山安地德者也。又《山海經》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。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。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,今隴西甘肅玉門外,其地也。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,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。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,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。見《讀山海經語》。
  • 又連山,古易名。《周禮·春官》掌三易之法。一曰連山。《註》似山之出內氣也。
  • 又姓。古烈山氏之後。又公山,複姓。
  •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所旃切,音仙。 (先韻)
  • 詩·小雅》幽幽南山。叶上干,干音堅。又《孔子·丘陵歌》喟然迴慮,題彼泰山。鬱確其高,梁甫迴連。
  • 按:山在刪韻,古轉聲寒刪先通,則非止叶音矣。
  • 又叶疏臻切,音甡。 (眞韻)
  • 《班固·東都賦》吐燄生風,欱野歕山。叶下振。
  • 正字通》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,𠀤互見。
  • 考證:〔《爾雅·釋山》河南華,河西嶽,河東岱,河北恆,江南衡,是爲五嶽。《鄭註》鎮名山安地德者也。〕
  • 謹按是爲五嶽非爾雅原文。鎮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禮註非爾雅註。謹將是爲五嶽改作周禮謂之鎮,以起註文。